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,死是最平等的。然而我們更要重視,死了以後到哪兒去?…我們學佛的人,實際上要面對死亡,每天面對死亡。了解了死,才能知道生存的意義,才能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。對於淨土宗的人來說,有時候就是為死亡準備。
【了解死,才能知道生存的意義。】
由於我們長期以來奉行斷滅見,對死亡的問題很少有人去面對,對死亡的知識更是匱乏,因為「人死燈滅」嘛!
人死了什麼都沒有,他本能地就不接觸它。這個觀點是很麻煩的。
斷滅見的人,他對生命是越來越絕望的。過一天少一天、過一年少一年,越過越沒有希望,越過越絕望,是這麼一種心態。
所以他就害怕死,由於害怕就不敢面對死,你看可憐不可憐。
現在有些搞臨終關懷的人,他們感覺到整個社會把大量的注意力、大量的金錢都投在保持他的生命、延長他的生命,而對於死亡本身、對於臨終本身、對於死後的情況,一概不關注。
有一個搞臨終關懷的人,想給那些年老的人找一個地方蓋點房子,找不到。一到某個地方,這個小區的人就抗議:啊!
這些人都是老年人,天天都要死人的,那我們這兒倒霉,不讓他蓋,就這樣。害怕死亡,拒絕死亡。
我們學佛的人,實際上要面對死亡,每天面對死亡。了解了死,才能知道生存的意義,才能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。對於淨土宗的人來說,有時候就是為死亡準備。
徹悟大師有句話:「沙門者,學死者也。」什麼叫沙門?
「學死者也」。
這個「學」就是覺悟的意思——覺悟死亡的本質內涵,超越死亡,在死的當下獲得一種法身慧命的誕生。
死和生是平等的。
所以嚴格意義上說,建立一種學問,不是生死學,而是死生學。
斷滅見認為有生就有死,死了就什麼都沒有。
但對於一個有智慧的人來說,死的當下就是他的另一個生的開端。
所以,儒家學說都談這個問題。
儒家學說說
「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」。
有終才有始,它是個開放系統,不是一個斷滅的封閉系統。
《周易》的六十四卦,最後是「未濟卦」,不是「既濟卦」。
「未濟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動態平衡。
所以佛法告訴我們,生命是輪迴的,死亡了還有一個生處,它是一個開放系統。但是,我們要知道死了之後到哪兒去。
佛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驗證的方法:
你就觀察他臨終時「暖氣」在什麼地方,就是哪個地方發熱。
因為「神識」離開身體,他的心跳會結束、呼吸會結束,「暖氣」最後離開。
那「神識」從哪裡走?
熱氣是一個勘驗的地方。
如果從下身先冷,「暖氣」是從頭頂上走的,「百會」 走的,那他就是修道成功了,聖人位。
㊙️如果在淨土宗,頭頂發熱走的,那就是往生的依據,必定了生脫死,出離輪迴。
如果他的「熱氣」是在眉間,額頭這個地方,就生到天道。
如果他的「熱氣」在心臟這個地方,那就生到人道。
這是從下先冷。
還有一種是不大好的情況,是從頭上先冷,先冷之後,「熱氣」在腹部 ,那就生到餓鬼道。
如果「熱氣」是在膝蓋這個地方,就生到畜生道。
如果「熱氣」在腳板,那就麻煩了,直接下地獄道。
但是這觀察,你也不要一聽了,到臨命終時,你摸這裡摸那裡讓人家生瞋恨。
大家都是人,但是我們在六道裡面來源不一樣。
有的是從天上過來的,一看就有他福德的殘餘,所以他的長相比較莊嚴,皮膚很白皙,智慧比較好。
或者他上輩子也是做人,再從人道裡面來的也不錯。
還有是從非人裡面、異類處過來的。
還有從三惡道裡面過來的,餓鬼道、畜生道、修羅道過來的。
那如果從地獄道過來的,有他惡業的殘習,他可能生得就很貧賤,煩惱重,又造孽。
你只要觀察人的相貌、他的形態、他的語言、他的動靜,如果你心裡清淨一點,都能了了知道他大概是從哪一道過來的。
一碰到什麼事蠻不講理:人家排隊,他也不排,就到前面衝過去,別人一說,「啊...... 」那大概是從畜生道來的,橫行霸道的,他橫行慣了嘛。
那也沒有辦法,你也不要跟他太計較。
這些由於內典當中都有記載,就不需要在這裡詳細記載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●【 淨土宗祖庭 廬山東林寺】
http://www.donglin.org/
●【 東林祖庭 蓮宗助念】
http://www.donglin.org/zn/
●【 大安法師網路專輯】
http://www.daanfs.cn/
● 【YouTube 東林法音】佛法影音系列講座 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n-eKP_JSYhOUThfjzqERUA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#阿彌陀佛
#淨土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746177862193978/posts/2518008905010856/
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,死是最平等的。然而我們更要重視,死了以後到哪兒去?…我們學佛的人,實際上要面對死亡,每天面對死亡。了解了死,才能知道生存的意義,才能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。對於淨土宗的人來說,有時候就是為死亡準備。
標籤:
生死學 死亡 臨終關懷
留言
張貼留言